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坚定必胜信心、决胜战略先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目标
2025年10月24日05:31 来源:新华社
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勾勒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宣告了抓住机遇、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共同努力,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新局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惊人成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任务。全会提出的“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惊人成效”被摆在首位。 “‘公主目标’与‘主要任务’相对应,围绕科学发展、质量发展目标、取得惊人成效的引领,将通过五个行动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十五’期间推动发展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宇说。2025年9月19日,重庆两江新区大力士汽车超级工厂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摄 本报记者 王曲浩 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全会提出“围绕智能、绿色、融合方向,加快制造、质量、航天、交通、电力网络建设”、“要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高效发展”。 产业,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董勇吴表示,这一系列部署旨在推动我国产业体系迈上新方向。不仅明确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求,而且强调了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体系的支撑,为未来五年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增长创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国内市场的坚实支撑。 “坚持惠民生与促进消费、物投资、人投资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坚决清除阻碍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障碍”……全会作出部署。李成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表示,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绿色转型、数字化进程中,很多领域仍有很大需求释放。实施更加积极坚定的宏观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效益。 投资 投资有利于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稳定锚点。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水平大幅提高。科技自立、自力更生是国力之基,安全之关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科技引领,创新科技是必由之路。未来五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全会提出加快自力更生高水平科学技术自力更生,引领新生产力发展。 “发展雄厚的国家科技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规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熊鸿儒表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我国应对主要风险挑战、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抢抓战略机遇、赢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深刻重塑全球格局。呃和进步。用科技创新夯实发展基础、赢得发展主动、塑造发展优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2025年8月17日,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4x100米接力决赛,天宫队人形机器人(前)参赛。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全体会议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抓科技发展指挥权,不断发展新生产力。 “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对科技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志认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现代化方式的主体和战略支撑,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 进入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耀二十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发(韩启阳 摄)全会明确要求加强基础技术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推动发展教育科技人才,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熊鸿儒表示,我国将以显着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为目标,加强重点前沿有组织的战略基础研究,持续增加优质科技供给。同时,在工作中加强教教合作、产学研结合,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目标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高水平,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并作出了“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快完善市场化配置体制和指定机制”的决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王学坤表示,这次全会作出一系列调整,就是在经济改革中遵循社会主义市场导向,把制度建设和能力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排除障碍、消除误区,提供更加稳定的制度。改革越深入,开放水平越高;开放水平越高,改革的进度就越大。 2025年10月18日,中国铁路绥芬河站南院区伊尔威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一列满载进口货物的列车正在等待拆装(无人机照片)。图)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继续扩大制度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扩大国际流通,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我们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 “全会发出了不推出高层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王学坤表示,持续扩大制度性开放、主动扩大自主开放,有利于推动相关国内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全球要素配置能力,提升国际合作竞争新舒适度。社会文明水平显着提高。没有中华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强国振兴的战略眼光,明确提出“社会文明水平显着提高”的奋斗目标,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变革创造力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对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发展作出重大部署。 “文化建设全会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紧密的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它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文化战略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展现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理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的丰富发展和系统深化。为进一步明确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全会提出,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扎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科技发展潮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精神统一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明确必须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发展文化实践,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 2025年2月25日,观众在贵阳贵阳IMAX影院观看电影《哪吒2》。欧东曲 摄 “一系列重要内容凸显‘十五五’时期将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五年。”王学斌表示,相关要求和方案已透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体现了创新在强国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最重要的是简单;努力是关键;目标明确,重在执行。王学斌表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扎实推进各项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为支持文化强国建设在未来关键的五年实现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细读公报,“民”字贯穿始终,展现了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管理的理念。 2025年3月12日,山东省额泽市郓城县鹏瑞幼儿园,家长带着孩子来。新华社记者 郭旭雷 摄 全会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坚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加强普惠性基础综合性经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急难解难的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孩子上学、子女就学、工作增收、疾病就医、养老、安居、扶弱,是亿万家庭的民生关切。要建立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眼于继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会作出了一系列目标安排。 2025年9月26日,“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暨长江“‘长三角人才招聘会’将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新华社记者 刘英 摄 “保障和改善民生永无止境。民生不断改善,既是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林山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努力实现“十五五”现代化成果,将越来越平等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林震 研究院院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学院表示,“十五五”时期,各地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是基本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的关键一步。7月28日,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1GW“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无人机照片), 2025年新华社发(徐子鹏摄)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质量发展的基础,新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林震表示,会议建议全会“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动力”,旨在共同推动减碳、减少污染、绿色扩张和d 增长。落实好这一扩容,关键是要明确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加快相关技术创新,完善碳市场等制度建设,为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2025年9月14日拍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草原景色。新华社记者马金瑞 摄 “要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优化。”这次扩大全体会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面对“十五五”规划,我们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法治治污,针对薄弱环节、痛点、难点进行重大突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林震说。国家安全障碍进一步复杂化。对于“十五”期间我国发展环境,全会作出重要判断:“我国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代,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遵循发展与安全总体协调”,全会通过明确要求。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具备继续发展的诸多优势和条件,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十五”期间,我们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把握好推进改革和出台政策的时机、方式、节奏,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严格把握发展和发展主动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基础,社会稳定是强国之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与现代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安全中国。我们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社会道路,确保社会充满活力、有序发展。要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提高战略运用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水平,观察安全形势、分析安全问题、谋划安全对策。”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李维海表示,要始终把国家安全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中,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协调机制作用,运用国家安全工具,打破国家安全和地区壁垒,合理协调推进国家安全各领域,打造合力,让合力安全。 “未来五年,我们要继续树立战略信心和互信成功的关键是充分认识我国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坚持以国家安全总体观为指导,依靠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持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更好应对风险挑战和影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文亮说道。文:新华社记者 海报设计:曾学珍 统筹:白杨、陈玉明、许勤、陈硕、肖雷涛
(编辑:付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