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上海经济曲线上行的“密码”

日期:2025-10-23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昨天,上海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GDP增速5.5%高于全国水平,超出市场预期。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为5.1%。上升的不仅仅是GDP数据。从前三季度数据看,工业、金融、信息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指标较上半年明显好转。其中,有的是上海的传统盈利产业,有的是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它们相互追逐,使上海经济呈现出平稳发展、韧性增长的态势。当前,上海经济正处于动力调整期外部环境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前三季度,上海GDP要突破这样的上升曲线非常困难。回顾整个“十四五”的发展历程,上海对很多重点产业都做出了初步部署。如今,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成果已经显现。新的工业力量几乎占据了全国第二产业的一半,并把目光投向了工业。上海曾经以工业立国,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上海如何平衡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寻找新的驱动力刻不容缓。五年前,在上海“十四五”规划的提案中,首次提出“三大主导产业”概念,即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现在看来这一步是正确的。目前,三主导产业和制造业成为引领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前三季度,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三大主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快于全市2.8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除了三大主导产业外,上海近年来还培育了航空航天、计算机通信、电机制造等众多新兴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这些行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增长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9.6%、10.9%和10.3%。他们都为上海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今,上海战略性新兴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1%。也就是说,上海近一半的工业产值已经贡献给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更多的工业发展新引擎。从成本到成本,近年来,上海还通过降低能源、土地、贷款等成本,帮助工业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今年的上海全球投资促进会上,上海宣布,通过去年出台的工业“降本增效十七大举措”,已实际为工业企业降低成本超过520亿元。上海今年的目标是帮助工业部门再降低成本60亿元至80亿元。上海的努力从几项企业收入数据中可见一斑。今年1-8月,上海工业企业受益收入增长16.3%,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6.3%,工业企业效益逐步提高。快速发展的金融数据服务金融信息服务是今年三季度上海经济的一大亮点。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日趋活跃,上海金融交易也日趋繁忙。前三季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证券成交量增长38.4%,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增长40.2%。股票市场交易尤其活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S交易额上海证券营业部同比增长95.2%。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金融市场业态,涵盖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的复苏和股票市场的走强将带动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量,直接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增长。然而,对于今天的上海来说,金融业已不再是增长最快的服务业。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同比增长9.8%;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在这两个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上海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将继续加快发展。 2022年至2024年,服务业占上海GDP的比重将分别达到74.1%、75.2%、78.2%,呈现同比增长趋势。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近79.1%,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与金融“老大哥”相比,信息服务业堪称上海支柱产业中的后起之秀。按照统计标准,信息传输业、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技术涵盖电信、广播电视服务和卫星传输、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对于上海来说,平台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就平台ec而言在上海,近年来涌现了拼多多、小红书等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它也是美团和京东等大公司的所在地。链条产业生态日益完善,直接推动上海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在人工智能行业,近两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旺盛,大规模模型的加速应用也为上海信息化的服务业再添“火”。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算力基础、模型引导、应用强化”的全链条体系,为服务业企业提供了大量发展机遇。上海制造业出口创历史新高全球仅一个季度。近日,在上海市政府举办的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来自闵行的制造企业思源电气晒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该公司专业从事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去年取得历史性业绩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6.9%。思源电气业绩快速增长的关键在于全球化。公司党委书记陈兆平表示,公司已成为全球输配电主要行业高端装备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超过1/3。很少有公司上海的企业正在迅速将其产品推广到国外,并扩展到像思源电气这样的新兴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同比增长5.4%。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9月份,进出口4059亿元,突破4000亿元大关。出口是今年上海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上海出口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外贸出口加速与工业总产值增长直接相关。高端制造、绿色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引领上海外贸“逆袭”。从前三大行业来看,前三季度其中,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受益于创新药物国际化进程加快和产业政策优化,药品和西药原料药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0.7%。高端制造业出口增长也明显。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和29.6%。绿色产品出口趋势依然强劲。前三季度,上海“三新”同比增长6.3%,继续保持1000亿元以上的出口规模。其中,受特斯拉储能工厂委托拉动,锂电池出口321.5亿元,押注20.7%;上汽加大混合动力汽车出口力度带动上海混合动力汽车达到196.1亿元,增长2.1倍;绿色航运装备异军突起,油轮出口206.3亿元,巨增82.7%。消费升温,上海“人气”回归。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一个旅游数据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8天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上海的“人气”不断上升。这也体现在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上。前三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其中,7-9月增速分别为7.8%、13%和9.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接拉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到上半年。去年夏天,上海的消费也变得“火爆”。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拉动下,限额以上单位中,体育娱乐用品、家具、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7%、22.1%和28.2%。旅游、住宿、餐饮业也受益于政策补贴。目前,上海已累计发放两轮10亿元“乐·上海”服务券,下半年还将额外发放文化游戏观赛券。前三季度,上海住宅业增速较上半年加快2.6个百分点。为打造外国游客“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上海今年夏天还举办了“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等活动。文化、旅游、商务、体育等展览联动,国内外游客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上海接待游客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除上述公开的零售和出口数据外,前三季度,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三驾马车”的努力下,上海经济呈现出强劲的稳定性和活力,为全年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上海“十四年”规划的顺利完成注入了强劲动力。 (编辑:杨淼)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