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服务贸易如何“补短板、凝实力”

日期:2025-10-11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跟随者”到“共跑者”,中国在服务贸易中的“拥有感”不断上升。 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美国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前8个月,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7370亿美元。服务贸易稳定增长,为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大保障。除了总量增长外,中国服务贸易还表现出对新结构和质量变化的满意——服务业强烈意识到这是一台新机器。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已从传统领域转变为以知识和技术为主导的领域。电信、计算机出口增速信息服务有所增加。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剧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加快了海外出口速度。 《哪吒2》等原创产品屡创海外票房新高。时尚的娱乐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渴望。旅游服务强劲复苏。扩大免签政策显着增加了“来华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服务业也已从过去的基本匮乏转变为推动匮乏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以“入境旅游”为代表的贸易贸易输出也带动了文旅融合影响力增强、相互促进。现代技术已深深赋能。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题为“试点挖掘“人工智能,更新服务贸易”,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5G/6G、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还展示了服务业深度融入到服务、医疗、医疗、文化关怀、文化关怀、文化关怀、旅游等领域,特别是拓展了时间和交易空间边界。 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换势势头加快。亮点有很多,但缺点也很明显。从贸易结构看,物流、建筑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依然较高,而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服务业进口比重高达60%。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贡献近80%流向国家服务贸易。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总体规模较小。另外,我们的交易服务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统计显示,我国参与数字服务贸易标准制定的比例不足15%,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税收等重大问题上仍受制于欧美规则主导体系。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和落实机构开放。一方面,制度开放要排除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这不仅是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重要趋势,也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特别是电信领域的制度开放。通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要逐步放宽准入限制,平稳扩大服务业开放,积极与国际高标准接轨。经贸政策将逐步减少或取消服务业涉外服务。政策层面开始加大力度。近期,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打造服务出口多项政策举措”,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大力支持”为主要目标,提出解决服务融资、跨境流动不畅等瓶颈问题的13项具体举措。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明确将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业态作为主要支持方向,并通过财税金融、便利设施三个维度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深化改革、转变动力,为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质量服务贸易发展要紧密融入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促进高质量服务供给。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已进入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并重的阶段,服务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更正的是,通过改变场景和业务融合,鼓励高质量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同时,我们要利用中国超大型市场的“引力”和尚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均收入“潜力”,吸引更多全球要素源地落户中国,参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建设。 (文章来源:太阳-销售与经济组:顾阳) (编辑:臧梦亚)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