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智能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动能持续释放

日期:2025-10-13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成浩 10月11日至13日,2025数字智慧农业与服务贸易大会暨第三届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数智引领,产业融合”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100多家农业企业参展。智慧农机、农业大数据、供应链追溯系统等。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大会搭建了产业资源创新IDEya对接平台,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有利于促进双方合作。产业链上下游,为农业数字化变革注入新动能。政策推动智慧农业驶入“快线”。近年来,政策不断加大智慧农业建设力度。 2024年10月2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国家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现有的高标准农业产业、智慧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支持、支持支持等项目和政策,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Support Support Supporting Supporting Supporters of Supporting Supporters of Supporting Supporters of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协调使用Ce国家预算内投资、重大信息平台升级、重大科技专项等资金渠道支持智慧农业能力建设,加快基础研究技术和发展变革。 2025年7月24日,《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全面乡村振兴的意见》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提出了信贷审查和适当提高授信额度的救助和技术风险。用好用好现代技术、再精细化等政策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对旧农机设备报废更新的信贷力度。扩大并购贷款规模,支持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市场化整合重组。在地方层面,今年7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的《北京市智慧农业蓬勃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到,到2030年,北京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赋能农业农村;农业农村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取得长足发展,农业农村数据要素价值得到充分释放。在政策驱动、模式驱动、技术驱动、服务驱动等推动下,数字智慧农业从概念走向实践。现代科技支撑智慧农业降本增效。广西北海市统计局发布的《北海市2025年发展智慧农业报告》显示,77.7%的受访户认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资源丰富,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63%的受访农户认为,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在中国江苏、河北等数字农业示范区,智慧灌溉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使水肥用量增加约15%,单位产量提高近10%。业内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及相关产业将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速近15%。田立钰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高质量发展需要多种高粮协调、产业效率高、国际竞争力强。发展数字智慧农业是落实“土地粮食、科技储粮”的必由之路。也是主拍h 提高总生产力要素,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深化政策支持和现代技术突破下,数字智慧农业将在稳产增效、乡村变乡、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苏州商业银行特约研究员傅一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数字智慧农业既是顺应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供需衔接低等弊病的现实路径。这对于提升粮食安全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